

客服熱線:400-960-1568
【概要描述】 2023年,緊抓第三方服務機構質量成為生態環保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而環評審批作為生態環境的“守門員”,也將成為這項工作的重要抓手。
3月5日上午,2023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開啟。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走上“部長通道”,回答媒體記者提問。在三個問題之中,他分別談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守住生態環境底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其中,“守住生態環境底線”的重點就是強化環評保障。黃潤秋指出,新的一年,生態環境部仍將繼續強化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評要素保障,同時守牢生態環境底線。
中央生態環境強化督察與應急處置專家、中央雙碳領導小組咨詢專家彭應登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環評是從生態環保的前端預防環境污染的手段。普遍來看,一些企業或項目被查出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往往都會涉及環保手續不全,特別是前端環評驗收過程中有不太規范的問題存在,導致了過程和末端的環境問題。
“環評風暴”再起?
2015年,剛剛履職生態環境部的時任部長陳吉寧曾掀起一場以反腐為目標的“環評風暴”,兩年后,國務院發布《關于修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刪除了對環評單位的資質管理規定。然而,盡管“紅頂中介”消失了,但部分第三方機構在編制環評文件時粗制濫造、編造數據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例如,2020年3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官網公示的“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被發現存在抄襲現象。為此,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對其編制人員和編制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都予以失信記分的處罰,并對編制單位、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和廣東省深圳航道事務中心處以罰款。
2022年8月,生態環境部又通報了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四川通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智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環評報告弄虛作假的典型案例。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2022年7月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包括《華夏時報》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從全國環評文件常態化復核情況來看,雖然環評文件粗制濫造、弄虛作假屬于個別情況,但性質極其惡劣,對環評制度公信力的損害十分嚴重。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對環評弄虛作假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保持嚴懲重罰的態勢,采取一系列舉措,加大處理處罰力度。
而到了2023年,年初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布置了七項年度重點任務,在“依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一項中專門提到,要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此外,在回顧2022年的工作時還專門提到在嚴守生態環保底線的基礎上加快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審批,建立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實施機制,作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新成效之一。
如何守好生態環境底線?
彭應登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環評亂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現有的環評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備之處。自從2017年10月環評機構資質取消后,環境監管部門對環評機構的管理相對弱化,缺乏對環評機構的日??己?,同時一些較為低劣的環評機構也進入了市場。下一步,生態環境部一方面將從部門規章制度的角度入手,以提高環評質量為主線,加強環評機構編制環評的質量保證;另一方面,未來還將強化對環評機構信用的考核,建立長效機制對環評機構進行強化管理。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將承擔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職責的中介組織人員弄虛作假行為納入刑法定罪量刑。過去兩年中,生態環境部也在環評文件質量的監管上做了不少工作。從2021年到2022年7月,生態環境部指導全國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常態化監管,已將存在環評文件編制質量等問題的265家單位和217人列入環評失信“黑名單”或限期整改名單,并分四批將29份環評文件嚴重質量問題線索移交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依法查處。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查處環評文件嚴重質量案件50多件,罰款金額1400多萬元。
而2023年,這項工作將更加強化。黃潤秋表示,新的一年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強化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評要素保障,同時還要強調守牢“三條底線”:一條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是總要求;二是依法依規,特別對一些重大的、性質比較惡劣的違法行為會嚴肅查處、決不姑息;三是堅持生態環境質量只能向好不能變差的底線。在具體工作中,把好環評審批準入、排污許可、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四道關口”。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
?
文章來源于“華夏時報”,旨在傳播環保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第一時間刪除!
2023年,緊抓第三方服務機構質量成為生態環保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而環評審批作為生態環境的“守門員”,也將成為這項工作的重要抓手。
3月5日上午,2023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開啟。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走上“部長通道”,回答媒體記者提問。在三個問題之中,他分別談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守住生態環境底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其中,“守住生態環境底線”的重點就是強化環評保障。黃潤秋指出,新的一年,生態環境部仍將繼續強化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評要素保障,同時守牢生態環境底線。
中央生態環境強化督察與應急處置專家、中央雙碳領導小組咨詢專家彭應登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環評是從生態環保的前端預防環境污染的手段。普遍來看,一些企業或項目被查出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往往都會涉及環保手續不全,特別是前端環評驗收過程中有不太規范的問題存在,導致了過程和末端的環境問題。
“環評風暴”再起?
2015年,剛剛履職生態環境部的時任部長陳吉寧曾掀起一場以反腐為目標的“環評風暴”,兩年后,國務院發布《關于修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刪除了對環評單位的資質管理規定。然而,盡管“紅頂中介”消失了,但部分第三方機構在編制環評文件時粗制濫造、編造數據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例如,2020年3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官網公示的“深圳灣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環境影響報告書”被發現存在抄襲現象。為此,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對其編制人員和編制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都予以失信記分的處罰,并對編制單位、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和廣東省深圳航道事務中心處以罰款。
2022年8月,生態環境部又通報了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責任公司、四川通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智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環評報告弄虛作假的典型案例。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2022年7月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包括《華夏時報》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從全國環評文件常態化復核情況來看,雖然環評文件粗制濫造、弄虛作假屬于個別情況,但性質極其惡劣,對環評制度公信力的損害十分嚴重。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對環評弄虛作假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保持嚴懲重罰的態勢,采取一系列舉措,加大處理處罰力度。
而到了2023年,年初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布置了七項年度重點任務,在“依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一項中專門提到,要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此外,在回顧2022年的工作時還專門提到在嚴守生態環保底線的基礎上加快重大投資項目環評審批,建立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實施機制,作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新成效之一。
如何守好生態環境底線?
彭應登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環評亂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現有的環評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備之處。自從2017年10月環評機構資質取消后,環境監管部門對環評機構的管理相對弱化,缺乏對環評機構的日??己?,同時一些較為低劣的環評機構也進入了市場。下一步,生態環境部一方面將從部門規章制度的角度入手,以提高環評質量為主線,加強環評機構編制環評的質量保證;另一方面,未來還將強化對環評機構信用的考核,建立長效機制對環評機構進行強化管理。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將承擔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職責的中介組織人員弄虛作假行為納入刑法定罪量刑。過去兩年中,生態環境部也在環評文件質量的監管上做了不少工作。從2021年到2022年7月,生態環境部指導全國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常態化監管,已將存在環評文件編制質量等問題的265家單位和217人列入環評失信“黑名單”或限期整改名單,并分四批將29份環評文件嚴重質量問題線索移交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依法查處。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查處環評文件嚴重質量案件50多件,罰款金額1400多萬元。
而2023年,這項工作將更加強化。黃潤秋表示,新的一年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強化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評要素保障,同時還要強調守牢“三條底線”:一條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是總要求;二是依法依規,特別對一些重大的、性質比較惡劣的違法行為會嚴肅查處、決不姑息;三是堅持生態環境質量只能向好不能變差的底線。在具體工作中,把好環評審批準入、排污許可、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四道關口”。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文章來源于“華夏時報”,旨在傳播環保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第一時間刪除!
石家莊德潤環??萍加邢薰?www.296337.com 版權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高新區泰山街155號 全國客戶服務熱線:400-960-1568 冀公網安備 13019902000552號 冀ICP備10003595號-2 中企動力提供網站建設 SEO標簽
石家莊德潤環??萍加邢薰?nbsp;www.296337.com 版權所有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高新區泰山街155號 全國客戶服務熱線:400-960-1568 冀公網安備 13019902000552號 冀ICP備10003595號-2 中企動力提供網站建設 SEO標簽